猎头之于中国,还是一个朝阳产业。这个产业处于中国“超英赶美”的历史潮流中,自是也继承了中国其他行业发展的“经验”,具有“中国特色”。国外猎头行业用了半个多世纪将近一个世纪的跬步之行,方达到目前的水平,而中国的猎头行业起步之处可能也照着“老师”的方法,有模有样地匍匐前行着。但是,在中国滚滚经济浪潮的推动之下,目前已然没有了“老师”的稳重与扎实,更多的是急功近利、毫无章法,具其形而背其神。
就个人了解,目前大多数的猎头公司还是处在“作坊式”的运作模式中,稍具规模的公司逐渐地在建立标准和树立品牌,迈向“工厂式”的规模化经营。从“作坊”走向“工厂”要经历残酷的市场淘汰,用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的付出和牺牲才能换得行业的进步。猎头行业的产品不是有形产品,有人说“人才”不是有形的吗,但其实有形的“人才”不是猎头的真正产品,猎头的“真正产品”是“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,及其运用这些产生价值的能力”,而猎头所要呈现给客户的是“真正产品”+“增值服务”(各类信息、分析和咨询等)。
这些看似云里雾里的东东,虽然看着很虚,但却真正具有价值。而如何把这些价值传递给客户,这才是猎头行业的难点和重点。在这个传递过程中,无外乎有两类介质:1)猎头顾问;2)猎头公司。而利用哪类介质进行传递,其实就反应了这家公司的现状和未来。
个人理解,目前国内的猎头公司可以用介质传递方式划分为三类。
第一类:以顾问(老板做单也按顾问算)为核心传递价值的公司。这类公司是典型的“作坊式”运营。公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老板或猎头顾问水平,所以这类公司能生存下来,往往会有几个不错的重要客户,只要把这几家服务好,生存和略有发展是没问题的。
第二类:以顾问和公司为混合介质传递价值的公司。这类公司已经逐渐摆脱了“作坊式”的运营,慢慢有了一定的规模和“领域知名度”,公司脱离了完全依靠顾问的拐杖行走方式,开始用制度和标准来维持公司发展。顾问依赖公司而快速成长,公司依靠顾问做强做大。这类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加强了。
第三类:以公司为核心传递价值的公司。这类公司已经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,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来运营公司,公司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的运营能力,弱化了对顾问个人能力强弱的依赖。一个没有经验或者经验欠缺的顾问,可以通过公司的培训和培养,快速地成为合格的猎头。一个合格的猎头,也会通过公司的平台完成相应工作,获得收益。顾问和公司,各司其职,各取所需。
其实,这三类公司依次也是猎头公司发展的三个阶段,同时也是猎头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,参照这三个阶段,就能找到自己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。
当前,中国的第一、二类公司占据了市场的90%或更多,这就造就了全国处处“揭竿而起”自立门户,群雄割据的现状,再加上猎头顾问作为猎头操作流程中核心环节的角色,很多客户会因为信赖某位顾问而跟着顾问走的因素,更是让猎头行业的规范化任重道远。
而且,现阶段中国大多数的企业In-house HR的职业度和专业化程度不够,再加上“中国国情”,让猎头行业更是迷雾重重。
作为一个从业者,身处“乱世”,更应该“取势、明道、优术 ”,随行业一起成长、成熟,最终能“拨云见日”。 来源:博思猎头 编辑:小楚 |